有源
濾波器的思想最早出現(xiàn)于1969年B.M.Bird和J.F.Marsh的論文中,。文中描述了通過向交流電源注入三次
諧波電流以減少電源中的諧波,,改善電源電流波形的新方法,。文中所述的方法認為是
有源濾波器思想的誕生,。1971年日本的H.Sasaki和T.Machida完整描述了有源
電力濾波器的基本
原理,。1976年美國西屋
電氣公司的L.Gyugyi和E.C.Strycula提出了采用脈沖寬度調制控制的
有源電力濾波器,,確定了主電路的基本拓撲結構和控制方法,從原理上闡明了有源電力
濾波器是一理想的諧波電流發(fā)生器,,并討論了實現(xiàn)方法和相應的控制原理,,奠定了有源電力濾波器的基礎。然而,,在20世紀70年代由于缺少大功率可關斷器件,,有源電力濾波器除了少數的實驗室研究外,幾乎沒有任何進展,。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型半導體器件的出現(xiàn),PWM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1983年日本的H.Akagi等人提出了“三相電路瞬時
無功功率理論”,,以該理論為基礎的諧波和無功電流檢測方法在三相有源電力濾波器中得到了成功的應用,極大促進了有源電力濾波器的發(fā)展,。
與無源濾波器相比,,
有源濾波器是一種主動型的
補償裝置,具有較好的動態(tài)性能,。有源電力濾波器是近年來電力電子領域的熱門話題,。目前,有源濾波技術已在日本,、美國等少數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得到應用,,有工業(yè)裝置投入運行,其裝置容量最高可達60MV.A,;國內對有源電力濾波器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